思禮鎮(zhèn)三河村扎實做好文明“三道菜”
關注濟源手機網(wǎng)
思禮鎮(zhèn)三河村是塌七河、紅澗河,、湨河三條河交匯地,,村子不大,現(xiàn)有249戶居民,,950余人,。村里孔姓居民都是孔子后人。談起村里的變遷,,今年75歲的孔祥明打開了話匣子:“我認為這就是小康。我們村的老百姓現(xiàn)在過的就是小康生活,?!?/p>
談起村里的精神文明建設,孔祥明打了一個巧妙的比喻,,做好“三道菜”!
“五會”制度是“硬菜”
“村民議事會,、紅白理事會、禁賭禁毒會,、道德評議會,、關心下一代委員會,這‘五會’制度在俺村發(fā)揮的作用可真不少,?!弊尶紫槊饔∠笊羁痰氖?,此前,三河村紅白事大操大辦,、攀比之風較為嚴重,,“村民看不慣,辦事多花錢,?!?/p>
“如今,紅白理事會倡導文明新風,,節(jié)儉辦紅白事,,做到不鋪張不浪費,自然受到群眾歡迎,?!比哟妩h支部書記孔戰(zhàn)芳介紹。道德評議會每年都要評選“好婆婆”“好媳婦”等,,形成尊老敬老的好風尚,。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去年重陽節(jié),,村里在黨員群眾綜合服務中心大院宴請60歲以上的老人,。“當時,,村里的老人都來了,。大家圍坐在一起,拉家常,,噓寒問暖,,場面很是溫馨?!笨紫槊髡f,。
尊老更要愛幼?!叭哟尻P心下一代委員會可沒少發(fā)揮作用,。”三河村村委會主任孔來勝說,。多年來,,三河村注重培養(yǎng)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教育理念,營造濃厚的社會氛圍,,讓廣大老干部積極主動關心教育下一代,,當好“十大員”,即思想道德報告員,、傳統(tǒng)教育宣傳員,、校外教育輔導員,、凈化環(huán)境監(jiān)督員、法律知識咨詢員,、科技文化傳播員,、捐資助學協(xié)調員、脫貧致富幫扶員,、失足少年保護員,、家庭教育指導員。通過開展各種活動,,該村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了提升,,留守兒童得到了關愛。目前,,三河村掌握洋芋種植技術的有30余人,,掌握大棚栽植技術的有15人,企業(yè)技工60人,,在外創(chuàng)業(yè)19人,,為群眾致富貢獻了力量。
孔子文化是“素菜”
在三河村,,記者見到了民國時期修訂的《孔氏廣文戶濟源縣一支族譜》,,記載了三河村孔姓的發(fā)展史。根據(jù)族譜,,可知該村孔姓的祖先就是孔子,。因此,儒家文化成為三河村建設精神文明的依托之一,。
村里對孔子文化進行整理,,建文廟,開“孔子課堂”,,弘揚傳統(tǒng)文化,。每年暑假期間,村里都要聘請專業(yè)書法家教孩子們學習書法,。
“孔子主張‘孝道向賢’,,我們將‘孔氏家訓’印成冊子,每家發(fā)一份,,使孔子文化得以傳承?!贝迕窨紫闁|說,。孔祥東在事業(yè)單位上班,,原來住在市區(qū),,為了照顧95歲的老母親,,回到村里居住。在照顧老母親的同時,,孔祥東和孔海清等幾位老人承擔撰寫村志,、建設文廟的工作,籌資,、記賬,,做得一絲不茍。
春節(jié)期間,,三河村在村口懸掛“孔子后裔之鄉(xiāng) 弘揚孔子文化”的宣傳橫幅,,引導村民弘揚傳統(tǒng)文化,提升綜合素質,。
社會和諧是“湯羹”
孔祥明雖然75歲了,,但身體硬朗的他還在一家企業(yè)當門衛(wèi)?!白约嘿嶞c工資,,加上鎮(zhèn)里和村里的補助,就夠我和老伴兒平時的花銷了,?!彼f。
據(jù)了解,,三河村70歲以上的老人人均每年可獲得各項補助6000余元,,根本不需要向子女要錢?!耙郧吧罾щy的時候,,我看到賣燒雞的都不想走。現(xiàn)在生活好了,,手里有了錢,,我就經(jīng)常買雞腿吃?!贝迕窨紫槔m(xù)高興得合不攏嘴,。
家庭和睦,鄰里和諧是三河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體現(xiàn),。如今,,三河村集體收入增加了,群眾也富了,,許多村民住上了樓房,、開上了轎車。“還是國家的政策好,,我們現(xiàn)在過的就是小康生活,。”孔祥明對記者又強調了一次,。
2月28日,,記者看到,三河村黨員群眾綜合服務中心正在裝修,?!澳氵^一陣子再來,綜合服務中心將設立圖書室,、棋牌室等,,群眾將增加一個學習、休閑,、娛樂的場所,。”孔來勝說,。(濟源日報記者 王鴻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