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名知青42年后再聚思禮范寺 “尋根”第二故鄉(xiāng)
關注濟源手機網(wǎng)
知青合影
“你是趙心齊?還記得我是誰不?”
“你是……李占全!當年在村里看果園,我們還找你要過蘋果吃呢,?!?/p>
10月14日上午,思禮鎮(zhèn)范寺村一派熱鬧景象,。47名曾在范寺村下過鄉(xiāng)的五三一總部七五級老知青重返第二故鄉(xiāng),,與范寺村村民歡聚一堂。
60歲的老知青趙心齊脖子上系著紅圍巾,,滿面紅光,。她與幾位年齡相仿的范寺村村民簇擁在一起,時不時握手擁抱,?!?2年了啊,那時候我還是個剛畢業(yè)的小姑娘,?!壁w心齊感慨道。
1975年,,為響應毛主席“知識青年到農(nóng)村去,,接受貧下中農(nóng)再教育”的號召,趙心齊和其他46名同學離開家鄉(xiāng),,來到范寺村,,這一待就是5年。
那年趙心齊18歲,,剛剛高中畢業(yè),。從小沒有干過農(nóng)活的她和同學們,帶著滿身的書卷氣來到范寺村,,與范寺村村民同吃同睡同勞動,,共同經(jīng)歷了5年難忘的日子。不會干農(nóng)活急得哭鼻子;長時間拿農(nóng)具,,手掌上的水泡磨平了又起;肚子餓了就找食堂的廣喜哥;村里看果園的李占全總是慷慨地拿出蘋果給知青們吃……站在闊別多年的村子里,,回想起往事,一些老知青和村民們?nèi)滩蛔′粶I下,。
最讓趙心齊和其他知青難忘的,,莫過于村民們的熱情,。“那時候村里都是土房子土路,,老百姓吃的都是粗糧,,白面都舍不得吃。但每每我們到包戶家里吃飯,,他們總是慷慨地拿出白面饃招待我們,。”“正是因為范寺村把我們當家人一樣對待,,才讓我們對這個村子念念不忘,,把它當成我們的第二故鄉(xiāng)?!?/p>
42年間,,這些知青各奔東西。他們中有在北京,、上海工作生活的,,也有走出國門的;有在政府部門任職的,也有從商之后小有成就的,??刹还芟喔舳噙h、工作多么繁忙,,他們對范寺村的感情從來不曾變淡,。為了這場相聚,他們推掉其他事情,,不遠千里趕了回來,。曾經(jīng)的老大哥,拄上了拐杖;當年的小姐妹,,如今已兩鬢染霜。大家歡聚一堂,,共同訴說著彼此的生活和范寺村的變化,。
42年前,范寺村到處都是土房子,,房屋簡陋,,道路泥濘,村民生活困難,,連吃水都有問題,。如今,隨著富民政策的出臺,,范寺村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村家家戶戶蓋上了磚瓦房,村里道路都經(jīng)過了水泥硬化,有的還鋪上了柏油,。地下管道鋪設,、無塔供水解決了村民的用水問題。去年,,范寺村人均純收入16000余元,,多數(shù)家庭買了車。除此之外,,2015年,,范寺村獲得市級“美麗鄉(xiāng)村”示范村稱號,2016年獲得市級文明村稱號,。
看著昔日的村莊變得越發(fā)美麗,,一位老知青忍不住感慨:“田園秀了,村莊美了,,鄉(xiāng)親們的生活越發(fā)富足,,這正是我們最想看到的?!?見習記者 李亞楠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