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政論專題片 《必由之路》 第一集 歷史之約(視頻+解說詞)
關注濟源手機網
【序】
【解說詞】
五千年,,中華文明長河奔流不息。
四十年,,中國改革開放波瀾壯闊,。
今天,復興路上,,中國人探索出一條符合自己國情的發(fā)展道路,,帶給中國人民無限福祉,也影響著國際格局和人類文明進步的歷史,。
2018年新年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向全國人民、向全世界,,傳達出堅定不移的改革宣言,。
【字幕】2017年12月31日 北京 2018年新年講話
【同期】習近平
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我們要以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為契機,,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將改革進行到底,。
【解說詞】
歷史,,總是在偶然中,體現著必然,。
1818年,,200年前,馬克思誕生在德國特里爾,。
1848年,,170年前,《共產黨宣言》問世,。
2018年,,中國共產黨人用改革開放40年的成功實踐,向馬克思致敬,。
【字幕】2018年5月4日 北京 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
【同期】習近平
歷史和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是完全正確的,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是完全正確的,,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是完全正確的,!
【解說詞】
主義與實踐交相輝映,。
這是一場偉大的歷史之約。
這是一條偉大道路的艱辛探索,。
滄海橫流,,曲折壯闊,中華民族從命運谷底奮力崛起,,紅旗獵獵,,號角長鳴,踏開了一條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
【推出片名:第一集 歷史之約】
【解說詞】
伶仃洋,,南海進入珠江的咽喉要道,港珠澳大橋氣如長虹,,將香港,、澳門,與祖國更緊密相連,。
這座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是當代中國國家實力的一段投影,。
今天,中國國內生產總值超過80多萬億元,,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
今天,,中國平均每三秒鐘,,就有一個人跨過貧困線;
今天,,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大的民生保障網,,社會養(yǎng)老保險覆蓋9億多人,基本醫(yī)療保險覆蓋13.5億人,。
伶仃洋,,當今一橋飛架的這片海,100多年前,,迎來的是英吉利國的堅船利炮,。
1840年的中國,腐朽衰敗,。帝國殘陽下,,經濟落后,軍備廢弛,。
而曾是大清皇帝眼中的 “番邦小國”英國,,卻借助工業(yè)革命的浪潮,躍升為世界頭號強國,。
日不落帝國和大清王朝相遇時,,大清國不堪一擊。
鴉片戰(zhàn)爭持續(xù)兩年,,止于《南京條約》,。
這是近代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自此開始,,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簽訂,,18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被侵占,中國成為列強瓜分蠶食的獵物,。
【同期】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張海鵬
《辛丑條約》的簽訂,,應該說是中國受到打擊最大的一次,也是中國衰弱到頂點的這個時期,。這次規(guī)定的賠款是4億5千萬兩白銀,。他是警告你4億5千萬人都要對這個事件負責,每個人都要賠款,。在北京到秦皇島,,沿路有12處地方規(guī)定要有外國駐軍,。這是對這個國家主權的最大侵犯。所以因為《辛丑條約》的簽訂,,使得中國從《南京條約》以來所形成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種社會形態(tài),正式形成了,。
【解說詞】
“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譚嗣同的這句詩,,字字血淚,,字字彷徨。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國家雖大,瓜分豆剖,。民族危亡,,中華淪落,無數仁人志士發(fā)出共同的天問:
中國向何處去,?
曙光從何處來,?
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中國人在黑暗中摸索,,一次次躍起,一次次墜落,。即便是推翻了滿清王朝的辛亥革命,,也不過是“無量頭顱無量血,可憐購得假共和”,。
一個多世紀后,,回望這段艱辛的探索,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揭示出現實演進中蘊含的深刻歷史邏輯,。
【字幕】2018年5月4日 北京 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
【同期】習近平
在舊式的農民戰(zhàn)爭走到盡頭,不觸動封建根基的自強運動和改良主義屢屢碰壁,,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革命和西方資本主義的其他種種方案紛紛破產的情況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為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給苦苦探尋救亡圖存出路的中國人民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全新選擇,。
【解說詞】
從上海的石庫門,到嘉興的南湖,,一葉小船,,擺渡了暮靄沉沉的中國。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誕生,,開啟了中國革命道路探索嶄新的一頁。
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開啟了二十世紀中國社會最偉大革命的序幕,。
【解說詞】
2017年10月的最后一天,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第一次集體出京活動,,來到上?!耙淮蟆睍罚瑏淼郊闻d南湖,。
【字幕】2017年10月31日 浙江嘉興 南湖革命紀念館
【同期】習近平
上海黨的一大會址,、嘉興南湖的紅船,這是我們黨夢想起航的地方,。中國共產黨從這里誕生,,從這里出征,從這里走向全國執(zhí)政,。
【解說詞】
萬里長征,,前赴后繼,革命征途,,艱辛坎坷,。
1927年,蔣介石和汪精衛(wèi)先后發(fā)動反革命政變,。
從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31萬革命者倒在血泊中,共產黨員數量從大革命高潮時期的近六萬人,,銳減到一萬多人,。
共產黨人丟掉幻想,拿起武器,,打響武裝反抗第一槍,。
1927年,南昌起義,、廣州起義,、秋收起義先后失敗。到1928年底,,一百多次武裝起義,,絕大多數被反動派撲滅,。
年輕的中國共產黨,學習蘇俄,,試圖復制十月革命的道路,。他們當初以為打下幾個大城市,振臂一呼,,革命就會成功,。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在農民占絕大多數的中國,,這樣的道路,,最終走入死胡同。
【同期】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七研究部主任 王均偉
促使我們黨內的一些同志,,特別是像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人,,他們就開始思考,我們怎么才能走出我們自己的路來,?照抄照搬不行,,成不了。那我們就得走別樣的路了,。
【解說詞】
秋天的井岡山,,層巒疊翠,高路入云端,。
1927年,,崇山峻嶺中走來了年輕的毛委員;崎嶇坎坷的羊腸小道上,,蹚出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新路,。
上山鬧革命,工農武裝割據,,艱難的轉身,,令無數人懷疑、動搖,,有人離開,甚至叛變,。
八角樓里,,毛澤東寫下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
井岡山上,共產黨開始建立自己的革命根據地,,并不斷擴大規(guī)模,。
【解說詞】
這是一份閃耀著思想光輝的歷史文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冬天,,當有人質疑紅旗到底能打多久,、中國革命的前途究竟在何方時,剛剛開完古田會議的毛澤東,,在福建上杭寫下了這篇著作,,以非凡的遠見,,詩一樣的語言,,描繪了勝利的前景:
“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桿尖頭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
【同期】中共中央黨校黨史教研部主任 羅平漢
這個時候他就已經明確地提出了,,我們可以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所以他是在一系列實踐當中結合自己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和中國具體實踐,,探索出這么一條道路來,。
【解說詞】
在井岡山,紅軍開辟了新的革命道路,。能夠走出這一步,,源自毛澤東敏銳深刻的洞察力,它來自腳踏實地的調查,。
毛澤東領導中國革命,,法寶之一,是調查研究,。
1925年12月,,《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
1927年3月,,《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1930年5月,《尋烏調查》,。
調查研究,,讓毛澤東最懂中國農民,最懂土地問題,,所以能夠提出與眾不同而又貼合實際的革命路線,。
“沒有調查,沒有發(fā)言權”。
這句話在中國幾乎婦孺皆知,,它出自毛澤東著作《調查工作》,,后來改為《反對本本主義》。在這篇文章里,,毛澤東第一次提出: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
“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毛澤東思想的這三個基本點,在這篇文章中初步形成,。
重重黑暗中,,思想的曙光,照亮革命道路,。
【解說詞】
從井岡山出發(fā),,一路披荊斬棘,走過瑞金,,走過遵義,,爬雪山過草地,來到延安,。
在延安,,中國共產黨人一邊戰(zhàn)斗,一邊思考,,井岡山時期的思想輪廓,,在這一時期豐滿起來。
【同期】中共中央黨校原校委委員 教授 韓慶祥
在這個時期,,毛澤東領導的共產黨人有充分的時間和便利的條件能坐下來,,比較系統地、全面地,、深入地來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論,,也能坐下來對過去以前走過的路進行總結和反思。形成了新民主主義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這三個基本從理論上代表黨走向成熟,。
【解說詞】
《實踐論》,、《矛盾論》、《論持久戰(zhàn)》,,一部部光輝著作,一座座思想豐碑,。
1942年早春,,延河水漸漸解凍,,一場思想上的“解凍”運動拉開帷幕。
在抗日戰(zhàn)爭進入反攻階段之前,,通過整頓學風,、整頓黨風、整頓文風,,中國共產黨完成了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
不僅初步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還破除了將蘇共經驗和共產國際指示神圣化的教條主義,。
正確思想指引下,,中國共產黨凝聚全民族力量堅決抗戰(zhàn),形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成為中國人民戰(zhàn)勝日本侵略者的中流砥柱,。
1945年召開的中共七大,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個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這既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熟,,也標志著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實現了第一次歷史性飛躍,。
也正是在延安,,毛澤東第一次提出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
面對國民黨的經濟,、軍事封鎖,一場生產自救運動在這里展開,。從中央領導到普通群眾,,人人都會紡線織布,種田種菜,。
靠著“一把鋤頭,、一支槍”,八路軍三五九旅用生命和鮮血,,把荒山野嶺,,變成了稻田翻綠浪、窯洞滿山腰的陜北好江南,。
理想和信念的力量,,讓延安與眾不同。
美國記者斯諾說:紅星照耀中國,。
文學家魯迅說:“在你們身上,,寄托著人類和中國的將來”。
華僑領袖陳嘉庚說:“中國的希望在延安!”
延安地處中國西北角,,卻代表光明和進步,,代表先進的力量,讓全中國看到了另一種前途,。
人心向背,,決定了在解放戰(zhàn)爭中,中國共產黨以摧枯拉朽之勢,,以少勝多,,奪取了全面徹底的勝利。
為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自由幸福, 千千萬萬革命者慷慨赴難,,英勇犧牲,,最終迎來了勝利的曙光。
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在中南海懷仁堂隆重開幕,。掌聲,持續(xù)了五分多鐘,。
【同期】毛澤東
諸位代表先生們,,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感覺,這就是我們的工作將寫在人類的歷史上,,它將表明: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
【解說詞】
十天后的天安門廣場,見證了一個嶄新的人民共和國的誕生,。
【同期】毛澤東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解說詞】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山河破碎的國土上,,飽經苦難的人民,,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中華民族,,傲然屹立在世界東方,開啟了歷史的新紀元,!
【解說詞】
然而,,建設一個新國家,道阻且長,。
從戰(zhàn)爭創(chuàng)傷中走出來的新中國,,在站起來后,,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一窮二白,,滿目瘡痍。
國民經濟嚴重衰退,,農業(yè)減產,工廠倒閉,,交通梗阻,,物資奇缺,物價飛漲,,失業(yè)眾多。
國產汽車為零,,原油產量只有12萬噸,,工業(yè)基礎幾乎為零。
百業(yè)凋零,,百廢待興,。
【解說詞】
今天,行駛在成渝高鐵線上的高速列車,,最高時速達到了三百公里,。從成都到重慶,只需要一個半小時左右,。
羅希雅擔任列車長時只有23歲,,是當時成渝高鐵上最年輕的列車長。
羅希雅的奶奶熊明珍六十多年前參與修建了新中國第一條鐵路——成渝鐵路,。今天,,孫女的高鐵和奶奶的鐵軌平行,在同一個空間里濃縮了新中國的山河巨變,。
成渝鐵路,,規(guī)劃于清末,孫中山先生也曾經構想過宏偉的鐵路建設藍圖,。然而直到新中國成立,,四十多年過去,成渝鐵路還只是地圖上一條虛線,。
1950年6月15日,,成渝鐵路正式開工,只用了兩年的時間就全線貫通,。
【同期】成渝鐵路建設者 熊明珍
那個軌道好重,,一根軌道都是講噸數,,起碼最多都是一兩噸,車子運到那都是人工從車上抬下來,,不像現在用吊車,,那時沒有的,全部都是用人工,。
【解說詞】
艱苦卓絕,,卻激情飛揚;肩挑背扛,,卻日新月異,;新生的人民政權喚醒了巨大的生產力。
僅僅三年,,新中國工農業(yè)生產就超過了歷史最高水平,,恢復了國民經濟。
在農村,,土地改革使三億多農民無償獲得了七億畝土地和生產資料,,占中國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翻身解放。
【解說詞】
《我的祖國》,,電影《上甘嶺》的主題曲,。
“朋友來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來了,,迎接它的有獵槍”,。
1950年,就在年輕的共和國療治戰(zhàn)爭創(chuàng)傷,,布局大規(guī)模建設時,,朝鮮戰(zhàn)爭的烽煙,越過“三八線”,,蔓延到了鴨綠江邊,。
中國人民被迫拿起了獵槍。
60多年后,,戰(zhàn)爭的硝煙已經遠去,,上甘嶺高地上,依然保存著戰(zhàn)斗的遺跡,。在這里誕生了用身體堵槍眼的戰(zhàn)斗英雄黃繼光,。上甘嶺是抗美援朝戰(zhàn)爭最后一戰(zhàn)??姑涝?,血戰(zhàn)三千里,志愿軍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和軍威,,打出了一個不可撼動的大國尊嚴,。
【解說詞】
1953年6月15日,,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提出:要用10年到15年,或者更多的時間,,基本完成國家工業(yè)化和對農業(yè)、手工業(yè),、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這也就是后來通過的過渡時期總路線,人們把它簡稱為“一化三改”,。
【同期】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副所長 武力
保證國家安全,,那就得有工業(yè)化,工業(yè)化才能有現代的國防能力,所以這個國家安全和加快工業(yè)化是當時中國共產黨面臨的最緊迫的問題,,也是中國人民一百多年的教訓,,要必須由落后的農業(yè)國轉變?yōu)楣I(yè)強國。
【解說詞】
與此同時,,共和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全面編制,。156個重點工程啟動,一個古老的農業(yè)國,,開始探索現代工業(yè)強國之路,。
【解說詞】
洛陽郊外的這片試驗田里,這輛無人駕駛拖拉機,,要和六輛人工駕駛的拖拉機過招,。
毫無懸念,新技術最后勝出,。
生產出無人拖拉機的洛拖集團是“一五”計劃的156個重點項目之一,。
60年前,新中國第一臺拖拉機在這里誕生,,從這里駛出去的拖拉機,,給數千年原始耕作的中國農民,帶去了現代化的曙光,。
“一五”計劃提前一年多完成,,第一根無縫鋼管、第一架飛機,、第一輛卡車,,一個個第一,破天荒地出現在中國大地上,。新中國白手起家,,迅速刷新了國家的面貌,。
把五年作為一個時間單元,對國家經濟和社會發(fā)展進行提前規(guī)劃,,也從此成為中國管理經濟運行的重要手段,。
【同期】世界銀行中國局局長 郝福滿
對于發(fā)展中國家來講,我認為高度重視國家未來的發(fā)展,,在“五年規(guī)劃”這樣的文件當中,,清晰地表述未來的發(fā)展方向,政府以什么樣的政策措施,,確保經濟社會朝著這個方向發(fā)展,,這是非常重要的。
【解說詞】
大規(guī)模經濟建設如火如荼,,國家基本制度的建設也提上了日程,。
杭州北山路84號大院,,這棟小樓是新中國制度建設的一個歷史地標,。
從1953年12月28日到1954年3月14日,77個日夜,,毛澤東率領一個小組,,在這里起草了新中國第一部憲法的草案初稿,史稱“西湖稿”,。
人大代表申紀蘭,,那年26歲。因為一條建議,,她的名字列入了新中國法制史,。
【同期】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申紀蘭
封建社會婦女不能當家作主,不要說管國家的事,,連家里的事也管不了,,沒有男人就辦不了一件事情。這是封建社會遺留下的東西,,這是很不公道的,。也是同樣的人參加勞動,就規(guī)定了男人掙十分(工分),,婦女只能掙五分,,我還掙過二分工分,我覺得這很不合理,,好多女同志也都提出這個建議,。
【解說詞】
1954年,“男女平等”的內容被正式寫入新中國第一部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在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和家庭的生活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
這部“人民的憲法”,,用根本大法的形式,,把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原則固定下來。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創(chuàng)造性地為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提供了制度保障,;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開辟了政黨合作的新境界,,在未來國家政治生活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在民族地區(qū)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促進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地區(qū)發(fā)展,。
這是中國共產黨和當家作主的中國人民對于什么是社會主義中國的理解,也從根本上規(guī)定了中國不同于其他國家的現代化之路,。
【同期】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 李正華
它確定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制度,,這在中國政治史上,在世界政治史上都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的,,對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影響,我們今天的政治制度框架體系就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確立下來的,。
【解說詞】
而在基本政治制度建立的同時,,一系列社會層面的深層變革也在發(fā)生。
《婚姻法》廢除了包辦婚姻和一夫多妻制,,實行婚姻自由和一夫一妻制,;全國性的掃盲運動在農村和城市大規(guī)模地推開,占總人口的80%的文盲和半文盲,,開始告別“睜眼瞎”的生活,;“血吸蟲病”等長期侵害勞動人民健康的流行病徹底根治,人民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得到改善,。
中國人民,,在自己的土地上,初嘗幸福的滋味,。
1956年,,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兩種公有制形式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建立,建立了按勞分配的社會主義分配制度,。在人民的歡呼聲中,,中國邁進社會主義門檻。
這一年九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當前的主要任務是發(fā)展生產力,,盡快地把我國由落后的農業(yè)國變?yōu)橄冗M的工業(yè)國,。
【同期】毛澤東
一步一步地,,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工業(yè)化的國家。
【解說詞】
而此時,,中國共產黨已經注意到了蘇聯模式的弊端,。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到底應該怎么走?
1956年4月發(fā)表的《論十大關系》,,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力圖突破蘇聯模式,,開始自主探索一條更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同期】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院務委員 陳晉
核心問題就是要找出一條中國式的工業(yè)化道路,,特別是要處理好國家,、單位和個人的關系,處理好沿海和內地的關系,,處理好工業(yè),、農業(yè)和輕工業(yè)的關系等等。實際上表明了中國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問題上有了理論自覺,,也是第一次系統總結,。
【解說詞】
“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p>
1956年6月,《論十大關系》發(fā)表兩個月后,,毛澤東暢游長江,。遠處,武漢長江大橋輪廓初現,。詩人的浪漫充盈國家的建設熱潮,。
那是一個激情燃燒的年代。中國蒸蒸日上,,欣欣向榮,。
東北工業(yè)基地建成,為新中國工業(yè)化架梁立柱,。
蘭新鐵路破土動工,,結束了新疆沒有鐵路的歷史。
北京十大建筑不到一年就拔地而起,。
人工天河紅旗渠從太行山絕壁中穿流而過,。
新生的社會主義制度,激活了中國人的群體能量,,幾乎一夜之間,,就將一盤散沙的所謂“東亞病夫”,凝聚成一支一往無前的建設大軍。
中國,,告別半殖民地半封建向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國家進發(fā),;中國人,精神上由頹廢消沉的被動不斷轉向獨立自主,、積極有為,。
為甩掉中國貧油的帽子,“鐵人”王進喜帶領鉆井隊用生命和赤誠踐行著“寧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鋼鐵誓言,。掏糞工人時傳祥,寧肯一人臟換來萬人凈,;年輕的戰(zhàn)士雷鋒,,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為保護集體財產,,草原英雄小姐妹與風雪搏斗,。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泵珴蓶|在1959年寫下的詩句里,,充滿了對國家和人民的詠贊。
工業(yè)化夢想的激勵下,,人們的建設激情,,前所未有。幾乎每一秒鐘都為創(chuàng)造社會主義社會而勞動,。
在鞍山鋼鐵廠,工人王崇倫的一項發(fā)明,,用一年的時間,,完成了四年的工作量,這個被稱為“走在時間前面的人”,,帶動了全國各行各業(yè)的技術革新,。機械行業(yè)的“倪志福鉆頭”、紡織行業(yè)的“郝建秀工作法”,、“趙夢桃小組”,,成為那個年代的特有名詞。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非凡的成就,讓人們鼓舞;巨大的熱情,,讓人們不斷加速,,甚至忽視了規(guī)律。
1957年,,毛澤東提出要用十五年左右的時間,,在鋼產量等方面趕上英國。
隨后出現的“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一度脫離黨一向倡導的實事求是原則,脫離了中國社會生產力發(fā)展水平,,違背了經濟和社會發(fā)展客觀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遭受嚴重挫折。1959年到1961年,,我國出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困難,。
1962年1月,中共中央召開 “七千人大會”,,對幾年來的失誤和挫折作了深刻反思,,毛澤東代表中央,主動承擔了責任,。
此后幾年,,國民經濟調整穩(wěn)步推進,中國逐步從困難中走了出來,。
【解說詞】
在青藏高原金銀灘的草原上,,有個不起眼的小火車站,1964年,,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從這里運往羅布泊,。
小站所在地,代號221,,是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第一顆氫彈的誕生地。
以王淦昌,、郭永懷,、錢學森、鄧稼先,、朱光亞,、周光召等“兩彈一星”元勛為代表,數萬名工作人員,,在這里探求核能武器的隱秘世界,。
1964年10月16日,羅布泊上空一聲巨響,翻滾的蘑菇云宣告中國躋身核大國行列,,從此掌握了國家安全的戰(zhàn)略威懾力量,。
歡呼的人群中,就有年輕的技術干部林俊德,。那一年,,他只有26歲。
2012年5月4日,,林俊德被確診為膽管癌晚期,,為了不影響工作,他拒絕手術和化療,。
【同期】林俊德主治醫(yī)生 張利華
林院士問了我一個問題,,他說,如果我上臺做手術,,有沒有可能我就再也醒不過來,,我可能就沒法再工作了?我說可能性是存在的,。他對我說我不做了,,我能工作一天是一天。
【同期】中國工程院院士 林俊德
坐著休息,,不能躺下,。對,一躺就起不來了,。
【解說詞】
2012年5月31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林俊德與世長辭。
2018年9月20日,,中央軍委批準林俊德為全軍掛像英模,。他參加了中國全部45次核試驗任務,一生隱姓埋名,,身后卻永遠接受共和國軍人的敬仰,。
【同期】中國工程院院士 胡思德
如果說不是搞自力更生的話,那好多東西都抓在別人手里,,他要你圓的就是圓的,,要你方的就方的,,都得聽別人的扭捏,,這個事情我覺得太危險了,所以對我們來說的話,,就是死心塌地,,必須搞自力更生。
【同期】中國工程院院士 胡仁宇
任何軍事武器的尖端技術,誰也不會泄露給你,。
【解說詞】
一代代科技精英,,獻身國家戰(zhàn)略,為鑄造大國重器獻出畢生心血乃至生命,。依靠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曾經步履蹣跚的中華民族,,挺起傲骨,。中國人的豪情,中國人的奮斗,,支撐起民族的脊梁,。
【字幕】1966年10月 中國第一次成功發(fā)射導彈核武器
【字幕】1967年6月 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
【字幕】1970年4月 中國成功發(fā)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
【字幕】1971年9月 中國第一艘核潛艇試航成功
【解說詞】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
【字幕】2017年10月18日 北京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
【同期】習近平
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fā)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實現了中華民族由近代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持續(xù)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飛躍,。
【解說詞】
尋找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發(fā)展道路,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快車直達,。前行過程,總是充滿坎坷挫折,。
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發(fā)生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fā)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它讓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出現了嚴重的曲折。
即便是在這樣的曲折當中,,新中國的發(fā)展腳步仍然沒有停滯,。
1971年4月13日,首都體育館,,受邀訪華的美國乒乓球隊,,和中國運動員進行了一場友誼賽,。小小乒乓球,打開了封閉22年之久的中美交往大門,。
十個月后,,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雙方在上海發(fā)布聯合公報,,宣布中美兩國關系正?;?/p>
國際交往的空間,,一步步打開,。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事非經過不知難,。在中國這樣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沒有先例,,猶如攀登一座人跡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荊斬棘、開辟道路,。
【解說詞】
當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即將結束時,,中國在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上已經探索了近三十年,歷史的接力棒傳到下一站,。
此時,,世界正在擁抱新一輪技術革命的浪潮;在亞洲,,日本已經躋身世界經濟強國之列,,“亞洲四小龍”實現了經濟騰飛。
而中國,,剛剛從“文化大革命”中走出來,。經濟發(fā)展水平與世界的差距越拉越大,人民還不能實現溫飽,。
“中國向何處去”的時代之問再度響起,。這一次,中國共產黨如何帶領人民再度揚起風帆,,釋放出推動變革的能量,?如何迎頭趕上世界發(fā)展的潮流?偉大的復興之路航程,,又將如何重啟,?新的課題,又一次擺在了中國共產黨人的面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