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研究量子精密測量獲重要進展
關注濟源網微信
新華社合肥10月19日電 高質量的光子源是量子技術的關鍵器件,,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人與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等機構的學者合作,,在同時具備高純度,、高效率的單光子源器件上觀察到強度壓縮,為實現基于單光子源的量子精密測量奠定了基礎,。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日前發(fā)表了該成果,。
當代量子應用研究主要分為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和量子精密測量三大領域,,單光子源不僅可以用于量子通信,、量子計算研究,也是實現量子精密測量的重要資源,。
中科大科研團隊長期致力于發(fā)展高品質的單光子源,,他們首創(chuàng)了脈沖共振熒光方法,利用微腔耦合提高單光子提取效率,,通過雙色激發(fā)和極化腔方案解決了單光子由于極化損耗而至少損失50%的科學難題,。
近期,他們發(fā)展了高品質的單光子源,,通過對共振熒光的直接測量,,證明了0.59分貝的強度壓縮,在第一物鏡處的壓縮量達到3.29分貝,。這是自2000年實現量子點單光子源后,,國際學界通過20年的努力,首次在該體系直接觀測到強度壓縮,。
陸朝陽說,通過這項研究獲得了一個高品質的單光子源,,它的強度被壓縮,,可以作為一個更加精密的度量工具。
據悉,,他們的這一突破,,為基于單光子源的無條件超越經典極限的精密測量奠定了科學基礎。(記者 徐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