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抗疫赴一線 巾幗力量綻芳華
關注濟源網微信
在防汛救災和疫情防控工作中,,濟源廣大女干部,、女黨員,、女志愿者活躍在第一線,。她們不懼風雨,、迎難而上,;她們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半邊天,用堅守和奉獻筑起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她們是奮斗在一線的鏗鏘玫瑰,,為打贏防汛救災保衛(wèi)戰(zhàn)和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貢獻著巾幗力量,。讓我們一起聆聽她們在防汛救災和抗擊疫情中的動人故事。
“作為基層黨員干部,,為的就是咱老百姓”
講述人:沁園街道御駕莊居委會婦女主任 范明霞
范明霞為疫苗接種人員測量體溫,。
隨著新一輪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我們又投入到了疫情防控工作當中,。除了要到基層入戶排查,、核實信息、記錄數(shù)據(jù),,我們還要做好風險地區(qū)來(返)濟人員的居家隔離工作,。
御駕莊居委會常住人口多、租戶多,。我們逐戶排查,,共排查758戶,其中外地來(返)濟的有126戶234人,。很感謝居民們對我們工作的配合,。
8月7日、8日兩天,,濟源全員核酸檢測,,御駕莊黨群服務中心是濟源重要檢測點之一。為了讓核酸檢測工作有序開展,,8月6日,,我們就做好了一系列準備工作。8月7日,,我們的工作人員和志愿者早晨6點就全部到崗,,一直忙到晚上10點,中間只有不到1個小時的休息和吃飯時間,。
御駕莊黨群服務中心是濟源疫苗接種人數(shù)較多的接種點之一,。從6月2日到8月6日,該疫苗接種點已經接種疫苗5萬多劑次,。
作為基層黨員干部,,我不覺得工作辛苦。想想那些醫(yī)護工作者,,他們要比我們辛苦多了,。基層工作服務的是老百姓,,需要我們特別有耐心,。比如,同樣的問題會一直有群眾來問,,我們就需要給他們反復解釋;有的掃碼注冊程序比較麻煩,,年紀大的人操作比較困難,,我們也需要耐心地幫助他們完成操作。
我有兩個孩子,。因為平時工作比較忙,,我很少在家做飯,對孩子們的照顧也不是很周到,,平常都是公公婆婆幫我照顧家里和孩子,。我特別感謝家人對我工作的支持和理解。
從2016年來御駕莊居委會工作到現(xiàn)在,,雖然時間不算久,,但是我很喜歡我的工作?;鶎庸ぷ麟m然辛苦,,但我一點也不覺得累。群眾選擇相信我,,我就要好好為群眾辦事兒,。這是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義不容辭的責任。
“幫到受災群眾的心坎上”
講述人:濟源女企業(yè)家協(xié)會秘書長,、民營企業(yè)家 韓梅
韓梅(右一)在為災區(qū)群眾捐款,。
衛(wèi)河決堤、牧野湖倒灌,,道路積水嚴重,,交通癱瘓;許多村莊被淹,,群眾被困,,等待救援;為堵決口,,8輛大貨車投入河中……7月25日,,看著手機里有關新鄉(xiāng)災情的報道,我的心情非常沉重,,心想一定要為受災群眾做點什么,。
新鄉(xiāng)市牧野區(qū)是此次受災的重災區(qū),附近三四個村的1000余名受災群眾被臨時安置到了新鄉(xiāng)市牧野區(qū)陵園小學,。他們急需被褥,、衣物等生活用品。
幫人就要幫到實處,,幫到受災群眾的心坎上。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我趕緊協(xié)調物資,,聯(lián)系多家商戶采購夏涼被,,當天上午,共籌集夏涼被500床,。下午2點多,,裝車完成后,顧不上吃飯,,我就和幾位朋友一起把這批物資送到災區(qū),。
車到新鄉(xiāng),從高速上向道路兩旁看去,,一片汪洋,,我的心里又多了幾分擔憂。下了高速,,由于積水很深,,堵車嚴重,我們不得不重新規(guī)劃路線,。在一位志愿者的幫助下,,晚上8點,我們終于到達新鄉(xiāng)市牧野區(qū)陵園小學安置點,。導航顯示一個半小時的車程,,我們走了將近6個小時。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在新鄉(xiāng)市牧野區(qū)陵園小學安置點,受災群眾睡在課桌上,、椅子上,。雖然條件艱苦,但是大家情緒穩(wěn)定,,秩序井然,,院子里不時傳來搬運救援物資的聲音。
志愿者們幫我們卸貨,,并給我們送來了牛奶,、面包。受災群眾拉著我們的手,,連聲道謝,。那一刻,眼淚模糊了我的雙眼,,這一路的疲憊煙消云散,,一切的付出都值了。
7月28日,,示范區(qū)婦聯(lián)收到一批物資,,急需卸貨,。我立刻帶領幾名員工前去幫忙。盡管汗水浸濕了衣衫,,手指被磨出了水泡,,但大家沒一個人抱怨。直到兩車物資全部卸完,,大家才松了一口氣,。當晚,員工紛紛伸出援助之手,,共向濟源市慈善總會捐款3萬元,。
受強降雨影響,王屋鎮(zhèn)西坪村山洪肆虐,,農田被毀,,房屋倒塌,通往外界唯一的橋梁被沖毀,,受災嚴重,。我和濟源女企業(yè)家協(xié)會其他成員一起去王屋鎮(zhèn)西坪村看望慰問受災群眾,并為受災群眾送去了被子,、衣物,、大米、消毒液等物資,。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作為一名企業(yè)家,,我要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在災難面前,義無反顧,,挺身而出,,盡自己所能為社會作出貢獻。
“守護群眾健康,,是醫(yī)生的天職”
講述人:濟源市中醫(yī)院檢驗科主任 李娜
李娜在操作全自動提取儀,,提取核酸。
7月30日,,來醫(yī)院做核酸檢測的人明顯增加,,院內設置兩個采樣點,采樣臺從3個增加到6個,。早上7點,,安排好各個采樣點的工作人員后,我就開始準備檢測點的醫(yī)療物資。
8月1日,,在核酸檢測現(xiàn)場,,我當起了大家的“指導員”“服務員”,除了負責對醫(yī)護人員的采樣規(guī)范和流程等進行指導,,還負責解答群眾在核酸檢測中咨詢的各種問題?!爸魅?,這位阿姨掃碼錄信息顯示不出來,怎么處理,?”“去哪交費呢,?”……類似這類問題,我已記不清自己處理了多少,。一天下來,,電話接了近百通,我的嗓子已經沙啞,。
8月1日,,我們共采集核酸檢測標本近4000個,而這些標本必須當天檢測完成,。在核酸檢測實驗室,,大家穿著防護服,戴著面罩,、口罩,、護目鏡、手套,,全副武裝,,與病毒“面對面”。
我和檢驗科工作人員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一定要做好個人防護”,。在核酸檢測過程中,,從標本接收到核酸提取,每一步,、每一個動作,,我們都要按照規(guī)定規(guī)范操作,確保檢測人員自身安全及檢測結果準確,。那份小小的檢測報告單,,承載著濟源人民的健康與安全。
凌晨2點,,核對完數(shù)據(jù)并上傳之后,,我們當天的任務才算完成。脫掉防護服,摘下口罩,,大家臉上,、鼻梁上都是深深的勒痕。由于長時間汗水浸泡,,我的臉開始脫皮,,多年未復發(fā)的皮疹又出現(xiàn)了,吸一口氣都疼,。
現(xiàn)在仍處于疫情防控的關鍵期,,這段時間,我們幾乎是“連軸轉”,,白天上班,,晚上加班,中午只有半個小時的吃飯時間,。凌晨2點的濟源,,我見過,我們醫(yī)院的每個檢驗人員都見過,。
8月7日到8日,,濟源進行了全員核酸檢測。在文化城西廣場,,我和同事們頂著高溫,,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堅守在抗疫一線。有人暈倒了,,但休息片刻后就又投入到工作中,。“你們辛苦了,,謝謝你們,。”一位阿姨,,拿著扇子給我扇風降溫,,讓我特別感動,心里特別溫暖,。
8月8日,,我接到任務,需要往文化城西廣場核酸檢測點運送醫(yī)療物資,。從沒騎過電動三輪車的我犯了難,。“哪個是剎車,?哪個是油門,?”詢問車主之后,,我騎著三輪車出發(fā)了,一路上提心吊膽,,終于將物資送到了檢測點,。通過這次送物資,我學會了騎電動三輪車,,又掌握了一項新技能,。
疫情就是命令。作為一名預備黨員,、一名檢驗人員,,我要主動扛起責任,遇到困難解決困難,,為群眾的健康保駕護航。
“哪里有危險,,我們就奔赴哪里”
講述人:濟源市應急救援協(xié)會隊員 李夢露
李夢露(左一)與其他救援隊員在一起,。
7月20日下午4點,我接到隊長電話,,得知救援隊即將前往鄭州救援,。我立刻表明愿意參加。
7月21日早上5點,,我們從濟源東站集合出發(fā),。豆大的雨點拍打著車窗,雨刮器來回擺動,,我們小心翼翼前行,。晚上8點,我們到達指定救援地鄭州市金水東路京港澳立交橋處,,還未下車就被眼前的景象震驚了——到處都是被水淹沒的車輛,,隧道內積滿了水,目之所及,,一片汪洋,。根據(jù)指令,我們需要將困在附近一所學校的學生與避難群眾轉移出來,。但由于條件限制,,我們無法展開救援,只能為他們送上生活物資,。一直忙到次日凌晨2點多,,我們才得以原地休息?;蛟S是因為救援工作強度大,,伴著小雨,我在室外潮濕的地面上很快就入睡了。
22日早上 6點,,我們來到中牟縣白沙鎮(zhèn),。在齊胸深的水中,我們艱難前行,,一刻不敢停歇,。
“我家里有名孕婦,馬上就要生了,,請你們幫忙把她轉移出來吧,。”在救援過程中,,我們聽到一名群眾的呼救聲,。得知他家的情況后,我和另一名隊員沒停一步一口氣沖上23樓,,連扶帶抬將這名孕婦轉移出來,。
雨還在不停地下著,汗水和雨水順著臉頰流下,。當天,,我們10名隊員共轉移群眾600余人,投送物資近2噸,。晚上11點,,我們又驅車來到新鄉(xiāng)。
23日 ,,我們來到新鄉(xiāng)牧野區(qū),。相比鄭州,這里的災情更加嚴重,。在乘坐橡皮艇趕往救援地時,,我看見一座鐵皮房從道路的一邊被沖到另一邊。當我正在感嘆自然災害強大的破壞力時,,下一秒就看到沿路群眾在招手呼救,。我的眼淚瞬間決堤。
“不要急,,不要急,。我們先轉移老人和小孩,年輕人先在這里等候,,救援隊馬上就來救你們出去,。”救援時,,大家不停安撫受災群眾的情緒,。
24日,,我們來到新鄉(xiāng)市鳳泉區(qū)綠茵河畔小區(qū)繼續(xù)開展救援。連續(xù)作戰(zhàn)多日,,我的手腳已經泡得發(fā)白,,渾身腫脹發(fā)癢,部分隊員的腿上和腳上也受了傷,,需要治療,。25日,在救援隊第二,、三梯隊人員趕到新鄉(xiāng)后,,我與幾名隊員提前結束救援工作,返回濟源,。
在4天的救援中,,受災群眾也帶給我們許多溫暖?!爸x謝你們來支援我們”“你們辛苦了”“吃飯沒有,?這是我自己在家煮的雞蛋,快吃些吧”面對受災群眾的感謝,,我只覺自己能做的太少。我在心底默默地向他們保證,,請他們放心,,以后哪里有危險,哪里有需要,,我就會奔赴哪里?。ㄎ?圖 記者 侯琪琳 黃一冰 見習記者 劉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