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紅旗渠 三代人堅守
關注濟源網(wǎng)微信
電視劇《紅旗渠》將當年參與修渠的英雄形象搬上熒屏,讓觀眾重溫那段造就偉大奇跡的歲月,,在央視開播以來,,觀眾好評如潮。
10月23日,,記者在林州市采訪了修渠勞模張買江,,當年,他是工地上最小的建設者之一,。老人身著深藍色立領外套,,腳穿一雙黑色布鞋,,雖已年過古稀,但走起路來仍步履矯健,。
“晚上吃罷飯,,我就打開電視看兩集《紅旗渠》?!崩先苏f,。
老人告訴記者,電視劇《紅旗渠》在林州取景拍攝期間,,自己跟隨有關單位去探過班,,“我見到了扮演我小時候的小演員,是個山東娃,,也就十來歲,。我給他講了當時我參加修渠的情況,希望他能好好演,?!?/p>
上世紀60年代,林縣人民為改變干旱缺水的困境,,在黨的領導下,,從山西引漳河水入林縣,用簡陋的工具,,絕壁穿石,、挖渠千里,歷時近10年,,在太行山上建成了全長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紅旗渠,。
修渠過程中,不少人獻出寶貴的生命,,其中就包括張買江的父親張運仁,。“紅旗渠正式動工建設時,,我父親積極報名參加修渠,。那天收工放炮,有一炮一直沒響,,他光顧著招呼大家躲炮,,沒想到炮突然響了,一塊飛石擊中他,,當場就犧牲了……”回憶起父親犧牲時的場景,,老人有些哽咽。
為完成父親未竟之事業(yè),年僅13歲的張買江踏上了修渠之路,。剛到工地時,,他每天就是把用禿的鐵鉆收集起來,送到鐵匠爐上磨尖鉆頭,,再背到工地讓大家使用,。后來在不斷摸索中,他學會了放炮,、石匠,、鐵匠等技術活兒。
1965年4月,,紅旗渠總干渠通水。次年4月,,三條干渠同時竣工,,紅旗渠修到了張買江的家門口——桂林鎮(zhèn)南山村?!爱敃r參加完紅旗渠建設勞模大會,,我就隨著奔流的渠水跑回家,進門就喊‘娘,,我把水帶回來了’,,我母親的眼淚止不住地流?!崩先藙忧榈卣f,。
如今,老人的兒子張學義在林州合澗渠管所工作,,加入到管渠護渠的隊伍之中,。
“只要是宣傳紅旗渠的,宣揚紅旗渠精神的,,不管是什么形式,,我覺得都很好,對我們這些當年參與過修渠的人來說,,都很欣慰,。”張買江老人告訴記者,。
張買江老人表示,,對于新一代的年輕人,他有一些話想說,,“現(xiàn)在干部群體越來越年輕,,年輕人在懂理論懂技術的前提下,更要懂吃苦,,才是真正地踐行了紅旗渠精神,,才能將紅旗渠精神更好地傳承下去,。”(河南日報記者 謝建曉 河南報業(yè)全媒體記者 趙阿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