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實踐在濟源 讓文明之光照亮新征程】三月春風暖人心 雷鋒精神永傳承——示范區(qū)黨工委組織部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側記
關注濟源網微信
3月6日,,示范區(qū)黨工委組織部組織機關黨員干部來到王屋鎮(zhèn),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
扶苗培土話鄉(xiāng)情
三月春光正暖,。在王屋鎮(zhèn)柏木凹村的蔬菜制種產業(yè)基地,一片綠油油的白菜幼苗已經破膜而出,。為了更好地促進幼苗生長,,第一黨支部的黨員志愿者們幫助農戶翟國祥進行了扶苗和培土。在農戶的指導下,,他們蹲在田間地頭,、手拿小鏟,挑膜,、扶根,、培土……動作雖略顯生疏,但小心翼翼,。大家都希望這些幼苗能夠茁壯成長,,更好地帶動山區(qū)群眾增收致富。
尊老敬老送溫暖
在王屋鎮(zhèn)敬老院,,第二黨支部的黨員志愿者們正在開展“學雷鋒 送溫暖”活動,。他們?yōu)槔先藗兯蛠砹嗣住⒂?、牛奶和水果等慰問品,。黨員志愿者們走進臥室,仔細了解老人們的起居情況;走近老人,,認真傾聽他們的生活情況;進入廚房,,現(xiàn)場查看老人們的餐廚環(huán)境?;顒咏Y束后,,黨員志愿者們表示,希望以后能多開展一些愛老助老活動,,把關懷和溫暖真正送到老人心里,。
志愿服務助振興
在王屋鎮(zhèn)太凹村的香菇種植大棚,太凹村黨支部書記張建民告訴第三黨支部的黨員志愿者,,“在省醫(yī)保局,、鎮(zhèn)政府和省派駐村第一書記的幫扶下,村里投資了70多萬蓋起了15座香菇種植大棚,可帶動村里20余名勞動力就業(yè),,每年增加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10萬元,。”了解到大棚里正在處理廢舊菌棒,,黨員志愿者們三五成群,,或清理菌棒,或推車搬運,,一會兒工夫就處理了20余車菌棒,,用實際行動幫助太凹村的香菇種植產業(yè)發(fā)展,助力鄉(xiāng)村振興,。
隨后,,示范區(qū)黨工委組織部機關黨員干部還來到太凹村的防護用品公司調研。該企業(yè)自去年投產運營后,,解決了村里40余名勞動力就業(yè),,目前已生產手術衣30余萬件、口罩10萬余只,,每年增加集體經濟收入50余萬元,。(翟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