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自然災害綜合風險基礎數據庫基本建成
關注濟源網微信
??新華社北京5月8日電(記者 周圓)應急管理部綜合減災和改革協調司司長呂紅頻8日表示,建設國家自然災害綜合風險基礎數據庫是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的重要任務,,目前這項任務已經基本完成。
??5月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新聞發(fā)布會,,國務院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鄭國光和應急管理部綜合減災和改革協調司司長呂紅頻,水利部水旱災害防御司負責人尚全民,,中國氣象局預報與網絡司司長梁豐,,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森林草原防火司司長樊華,,國務院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評估組組長、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汪明介紹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和公報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在當日的國新辦新聞發(fā)布會上,呂紅頻介紹,,整個數據庫由1個國家級綜合庫,、10個國家級行業(yè)庫和31個省級數據庫構成,基本做到了“技術標準統一,、分類分級管理,、縱向橫向聯通、共建共享共用”,。
??國家基礎數據庫包括23種致災因子數據,,27種承災體數據,以及災害風險評估,、風險區(qū)劃,、防治區(qū)劃成果數據等,其中國家級綜合庫已經存儲了超過17億條各類風險數據,。數據庫以“服務業(yè)務”為導向,,通過建設標準化服務能力,便捷連通有關業(yè)務系統,,提供數據成果服務,。比如,一旦發(fā)生重大地震,,可以立即調取震區(qū)相關數據,,快速形成報告,支持搶險救援決策,。此外,,有關方面還把數據加工處理形成多樣化產品,按一定渠道提供給科研教學工作者和社會公眾使用,。
??呂紅頻介紹,,下一步,將持續(xù)做好國家基礎數據庫日常運行管理工作,,根據情況變化,,開展常態(tài)化數據更新,做好共享服務保障工作,。同時,,借助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做好數據挖掘,,形成適應不同應用場景的服務產品,,努力發(fā)揮普查成果的最大效益。
??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是提升自然災害防治能力的基礎性工作,,也是一項重大的國力國情調查,。2020年5月,國務院決定開展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此次普查調查成果已于去年2月15日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