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丨向陽村里“向陽路”
關(guān)注濟(jì)源網(wǎng)微信
核心提示
回鄉(xiāng)過年,是流淌在血脈中的深情眷戀,,是最熱切真摯的一份牽掛。春節(jié)假期,新聞記者們也紛紛回到家鄉(xiāng)過年,,他們一邊盡享團(tuán)圓歡欣、暢敘暖心親情,,一邊行走在故土上,,記錄著所見所聞所感。即日起,,本報在“新春走基層”專欄下,,開設(shè)“回鄉(xiāng)見聞”子系列,讓我們跟隨新聞記者的腳步,,感受那熙熙攘攘的年貨大集,、街頭巷尾的萬家燈火和城鄉(xiāng)大地的發(fā)展脈動。
向陽村有條向陽路,,橫貫東西,,穿村而過。
這條路,,串起了村民們的“向陽”生活,。
1月25日,天剛蒙蒙亮,,商丘市虞城縣杜集鎮(zhèn)向陽村村民楊永法起了個大早,。年關(guān)臨近,他記掛著要趕早去大集上擺攤,。
騎上三輪車,,沿著向陽路一路向西,便到了鎮(zhèn)上的集市,。
在豫東農(nóng)村,,趕集是大事兒,。這幾天,大集愈發(fā)熱鬧,。綿延幾公里的集市上,,各類商品琳瑯滿目,叫賣聲此起彼伏,、不絕于耳,。
“光年前這一個月,在集市上賣肉就掙了2000多元,?!睏钣婪种割^算了起來。
楊永法掙錢的“門道”不止于此,。
向陽路路南,,是村里的幫扶車間。
老車間建于2017年,,生產(chǎn)家具,。這些年,規(guī)模擴(kuò)大,,村南頭又建了新廠,。
平日里,他和妻子兩個人在廠里做工,。
“起起釘,,裝配裝配零件,工資計件,,多勞多得,。”楊永法笑得眼睛都瞇成了縫,,“一個月也能收入兩三千元呢,。”
沿著向陽路一直走,,村黨支部書記楊滿意盤起了村集體的“家底”:300千瓦光伏電站,,發(fā)電收益超20萬元;500平方米扶貧車間,,1萬元租金,;150畝的黃桃種植基地,與食品公司簽訂收購合同,,每年供應(yīng)30萬斤的黃桃……
“村集體經(jīng)濟(jì)壯大了,,村里有了‘源頭活水’,也有底氣為群眾辦更多實事了?!睏顫M意說,。
說話間,便來到了向陽路路北的“以孝治家大食堂”,。
當(dāng)選為向陽村的村黨支部書記后,,楊滿意發(fā)現(xiàn),村里很多老年人每天晚上要么隨便吃點,,要么不吃飯,。細(xì)問之下才知道,原來不是因為家里沒吃的,,而是一個人在家,,行動又不方便,不愿意“燒鍋”,。
讓老人們有個吃熱騰騰饃饃的地方,,這個想法在楊滿意心中逐漸發(fā)芽?!澳阃磙k一天,,可能就有一位老人走了?!蹦赣H的一句話,,讓他深受觸動。
在村“兩委”的共同努力下,,2019年,“以孝治家大食堂”成立了,。
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食堂墻上的菜單中,,周一到周日,,一天不落。既有種類豐富的早餐,,又有有菜有湯的中,、晚套餐,葷素搭配,、營養(yǎng)均衡,;稀飯和米飯免費供應(yīng)……
食堂門前,路旁的老楝樹,,樹上系了一個搖鈴,。
“這是開飯的鈴聲,一聽到搖鈴,老人們就陸陸續(xù)續(xù)過來吃飯啦,?!痹跅顫M意心中,這是讓他最“滿意”的民生實事,,“這是縣里的第一個‘以孝治家大食堂’,,在我們村,75歲以上的老人,,每天花10塊錢,,一日三餐都能吃得好?!?/p>
向陽路兩旁,,村史館里,返鄉(xiāng)的年輕人正在尋覓著兒時的記憶,;游樂園里,,秋千悠悠蕩漾,孩子們的笑聲在空中回蕩……
楊滿意說,,天暖和時,,向陽路邊會開滿向日葵。
一條向陽路,,連接著村里和外面的世界,,也串起了“一老一小一青壯”的“向陽”生活。(記者 趙若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