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0 09:57來源:濟源網(wǎng)-濟源晨報
在山清水秀的愚公故里,,曾誕生了“大山深處政法干部的‘揺籃’”——中央第二政法干部學校。近段時間以來,,市委黨史研究室正在實施《中央第二政法干校在濟源》專題研究項目,,讓記者對濟源這段輝煌歷史有了新的了解。
創(chuàng)建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國家工作重心逐漸轉(zhuǎn)移到經(jīng)濟建設方面,,依法治國的理念也被重視起來,但當時的公安,、司法隊伍,,大多數(shù)缺乏法律專業(yè)知識,需要先進行必要的培訓,,才能擔負專業(yè)工作,。當時,國家層面的干部培訓學校只有中央政法干部學校,,司法部覺得有必要再建一所這樣的學校共同培養(yǎng)和輪訓在職的公檢法戰(zhàn)線的基層領導和骨干,,保障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
1980年5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司法部黨組聯(lián)合報請中共中央,、國務院成立中央第二政法干部學校,,校址定在河南省濟源縣思禮公社五機部531工程的兩個工廠。當年6月5日國務院批準,。自此學校開始籌建,。不久后在河南濟源將原531工程二分部、三分部原址成功改建成中央第二政法干部學校,。
學校面向全國政法系統(tǒng),,接收縣以上政法干部入學,與北京中央政法干部學校(現(xiàn)中國政法大學)共同擔負培訓縣以上政法領導干部的光榮任務,。
1980年11月27日至29日,,來自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陜西五個省300余名首批學員陸續(xù)抵達濟源報到。1980年12月1日,,中央第二政法干部學校第一期培訓班舉行開學典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部,、河南省委,、新鄉(xiāng)地委,、濟源縣委領導同志以及公檢法司部門領導出席并致辭祝賀。
辦學
建校初期的教學條件十分艱苦,,既缺少教師,,又缺乏教材,學校除由中共中央組織部,、人事部從全國抽調(diào)的20多名教師授課外,,還有很多課程是在司法部的協(xié)調(diào)下,邀請中央政法干校的老師到濟源講授,,同時邀請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等知名高校專家教授來校講學講課,邀請最高檢,、最高法等政法機關的領導來校做專題講座,。由于師資缺乏,多數(shù)課程是在大禮堂集中上大課,。學校常常會把這些領導和老師的講課,、講座錄音進行整理,然后在原531印刷廠打印出來,,作為教材發(fā)給學員使用,。辦學期間,學校外聘教師授課200余人次,,共計編印《教學簡報》18期,,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
培訓內(nèi)容是按照大學的課程設置的,,每期有十余門課,。除政治理論學習外,法律專業(yè)課程主要有法制史,、刑法,、民法、刑訴法,、民訴法,、婚姻法,、繼承法、經(jīng)濟法,、國際法,、法律文書寫作、行政法,、刑事偵查課,、證據(jù)學等,還有一些專題講座,。
學員合影
為了便于管理,,學校把學員編成若干小班,每班均配有由教職工擔任的學習干事,、生活干事,。大多數(shù)課程是在大禮堂集中上課。此外,,學校還與當?shù)胤ㄔ郝?lián)系在校內(nèi)開庭審理,,組織學員外出參加宣判大會等法律實踐活動。
1980年之后,,每期根據(jù)情況從除西藏外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qū)調(diào)訓,。從1980年12月首期開學,到1983年底最后一期結(jié)業(yè),,培訓班共舉辦6期,,其中第一期3個班334人,第二期6個班667人,,第三期8個班746人,,第四期9個班954人,第五期9個班692人,,第六期9個班766人,,共培訓4159名學員并頒發(fā)了結(jié)業(yè)證書。
學校地處大山深處,,學習生活條件十分艱苦,,然而教職工工作勤勉,盡職盡責;學員們刻苦勤奮,,昂揚向上,,學校的學習生活井然有序,熱火朝天,。大家除了上課,、討論,課余時間會組織籃球,、乒乓球,、拔河等體育比賽,,重要節(jié)日會組織游藝活動;每到周末,學校就放映電影,,師生們還會結(jié)伴爬山,,有時候還去探尋王屋山愚公移山的傳說。
1984年1月1日中央第二政法干部學校移交河南省領導管理,,同年2月17日河南省政府批準更名為河南省政法干部學院,。同年10月29日河南省政府決定,河南省政法干部學院與河南省政法干部學校合并,,保留河南省政法干部學院名稱,,撤銷河南省政法干部學校,校址從濟源遷至鄭州原河南省政法干部學校,,中央第二政法干部學校校舍全部移交當?shù)卣芾怼?986年教育部批準河南省政法干部學院更名為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2010年與河南財經(jīng)學院合并組建為現(xiàn)在的河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
中央第二政法干部學校從籌建開班到完成輪訓任務后移交河南,,歷時5個年頭,是一次頂層設計和國情相結(jié)合的改革創(chuàng)新實踐,,為我國法治建設,、經(jīng)濟建設、干部培訓,、社會穩(wěn)定作出了重要貢獻,,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
追尋
為深入研究中央第二政法干校在濟源的歷史,,為《中國共產(chǎn)黨濟源歷史》第三卷收集資料,,同時也為發(fā)展紅色旅游提供史料基礎,市委黨史研究室今年5月開啟了《中央第二政法干校在濟源》專題研究項目,,通過深入走訪相關當事人,,認真梳理歷史檔案資料并經(jīng)科學分析研究,理清中央第二政法干校在濟源發(fā)展的脈絡,,包括成立起因,、建設歷程、運行情況,、發(fā)揮作用等,,形成權(quán)威專題資料,以期總結(jié)歷史,,激勵后人,。
該項研究需要收集大量材料,由于年代久遠,,因此需要找到更多當時在中央第二政法干校生活學習過的同志,。如果您就是當年在濟源學習過的人,,或者您的長輩曾在這里生活過,如果您是見證者,,請聯(lián)系我們,,讓我們共同追尋中央第二政法干校在濟源的那段輝煌歲月。
熱線電話:0391-6633236
馮女士 15239718927
田先生 13569150493
(記者 馮小玲 陳秋芬 圖由受訪者提供)
責任編輯:克盈盈
社會民生2022-10-10
社會民生2022-10-09
社會民生2022-10-09
社會民生2022-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