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 紅色記憶耀太行
關注濟源網微信
3月14日,,記者來到位于林州市黃華鎮(zhèn)南部的桑園村,。村子西依紅旗渠,,周邊植被茂盛,,春意融融,。村西是中華古板栗園,有1300多棵板栗樹,。板栗園前,,游客人來人往,村民們擺攤售賣小吃,、玩具等小商品,,熱鬧非凡。
就在78年前,,這里曾上演了一場波瀾壯闊的紅色抗戰(zhàn)故事,。
1943年4月下旬,為擴大解放區(qū),,進一步鞏固太行抗日根據地,,中共晉冀豫區(qū)黨委、太行軍區(qū)建立了林縣(林南),、湯陰,、淇縣、汲縣等抗日政權,,建立了以林縣南部為中心區(qū)的豫北抗日根據地,。當年8月18日,,八路軍太行軍區(qū)和冀南軍區(qū)發(fā)起林南戰(zhàn)役。
參戰(zhàn)的三團政委崔建功曾撰文回憶,,1943年8月18日零時30分,,作為突擊隊的三連戰(zhàn)士用梯子越過壕溝,登上城墻,,進入南城門樓,。隨著一聲槍響,林南戰(zhàn)役正式打響,。
經過20個小時的激戰(zhàn),,三連一舉搗毀敵人司令指揮部,敵偽軍總指揮劉月婷負傷潛逃,,參謀長何光娣被擊斃,,斃傷敵人約300人,俘虜敵人200余人,。
戰(zhàn)火遠去,,印跡留存。村干部莫勝永說,,村里不少院子曾是八路軍駐地遺址,,但遺憾的是,之前村民保護意識不強,,有幾處舊址已經拆蓋翻新,。
至今唯一保存完好的院子,坐落在村主干道旁,。小院里,,一座兩層樓房被刷成白色,每層五間,,在二樓墻面上,,有一二十個彈洞。
“1943年8月,,八路軍解放林縣縣城,,我們村有八路軍悄悄入駐?!鄙@村村民莫新太從小聽父輩們講故事,,見到記者來訪,他講起了有關林南戰(zhàn)役的情況,。
95歲的村民王玉芳,,15歲就入了黨,是桑園村的老村干部,。提起那段經歷,,她放大嗓門兒說:“那天外邊一聲一聲地喊:‘放下武器,,繳槍不殺!’亂過一陣后,,村莊才靜下來……”戰(zhàn)后,,村婦女主席李仙花、副主席胡蓮花喊她出來幫忙,,幾個婦女幫忙抬擔架,給傷員擦洗傷口,、包扎,。
太行大地深沉厚重,歷經滄桑,,那段紅色歲月一直激勵著后人,。桑園村人愛國熱情很高,不少村民胸懷報國志向,,紛紛報名參軍,。村民莫冬芳在抗美援朝時犧牲,魂寄他鄉(xiāng),;莫俊文等老兵從部隊回來后積極參加地方建設,,為國家奉獻一生;莫興周等跟隨部隊南征北戰(zhàn),,經歷槍林彈雨出生入死,,后轉入地方參加社會主義建設……
近年來,隨著“中華古板栗園”項目在桑園村的建設投用,,不僅提升了桑園知名度,,也增強了村民的生態(tài)意識。他們見空插綠補綠,,培育用材林和經濟林,,使桑園村的林更茂、果更甜,,成為遠近聞名的生態(tài)村,。
村民也得到了實惠。古板栗園建成后,,村民們看準商機,,在附近擺攤設點,經營特色小吃,,有的村民還辦起農家樂,。
桑園村黨支部書記莫海濤說,下一步他們要把現(xiàn)存遺址更好地保護起來,,講好紅色故事,,讓更多的人銘記那段光榮歲月,。
“山高林又密,兵強馬又壯,,敵人從哪里進攻,,我們就讓它在哪里滅亡……”離開時,村委會里響起了歌曲《在太行山上》,,我們仿佛又回到了那個烽火彌漫的革命戰(zhàn)爭年代,。
名片
林南戰(zhàn)役
1943年8月18日,八路軍太行軍區(qū)和冀南軍區(qū)發(fā)起林南戰(zhàn)役,。林南戰(zhàn)役歷時9天,,攻克收復據點80余處,殲滅日偽軍7000余人,,共繳獲山炮1門,,迫擊炮20門,輕機槍83挺,,步槍3118支,,擊落日機1架。林南戰(zhàn)役解放了林縣以南,、輝縣以北擁有40余萬人口的廣大地區(qū),,為八路軍繼續(xù)向南發(fā)展打開了局面。1943年9月1日,,《新華日報》太行版《評八路軍豫北大捷》一文稱,,“林南戰(zhàn)役是太行山上三年來繼百團大戰(zhàn)之后最大的一役”。(記者 任國戰(zhàn) 河南報業(yè)全媒體記者 楊之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