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濟橋上古韻生
關(guān)注濟源網(wǎng)微信
旗袍愛好者從永濟橋上走過
“是橋形類長虹,,堅似鐵镕,知多年,,因名永濟橋,。”這是立于濟水(現(xiàn)盤溪河段)南岸的石碑《創(chuàng)建永濟橋序》上的內(nèi)容,。石碑因年深日久,,字已難辨,。永濟橋初建于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歷經(jīng)340余年,,現(xiàn)靜臥于濟水之上,。
“2012年,永濟橋被市政府公布為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2021年,,示范區(qū)水利部門對永濟橋進行修繕。堅持‘修舊如舊’的原則,,將散落的石材重新原位壘砌,確保古橋原有的風貌,?!笔形奈锞治奈锟乒ぷ魅藛T張強強介紹。
對于內(nèi)容難辨的古碑刻,,幸運的是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刊本《濟源縣志》上有一篇《創(chuàng)建永濟橋碑記》,,記載較全。
據(jù)記載,,碑記的署名是“進士段維袞邑人撰文”,,邑人即同鄉(xiāng)人、濟源人,。序文的落款是“賜進士弟四川順慶府南充知縣段維袞撰文”,。即在四川南充任知縣的濟源人段維袞撰文。段維袞在四川南充任知縣,,為何為遠在家鄉(xiāng)的永濟橋如此不惜筆墨,?序文這樣記載:“趙子請余為文,余何敢不以文謝,,僅直言其始末矣,。”他自我解釋撰文是應(yīng)修橋的庠生(明清科舉制度中府,、州,、縣學員的別稱,即秀才)趙本斌之請,。
永濟橋建成時的規(guī)模有多大,?碑記介紹得較為詳細:“橋長七十尺,高九尺有半,,闊十有二尺,。左附石翼,東西共七十五尺,。右附石翼,,東西共一百三十尺,。東路至東橋四百五十尺,兩河之交附堤百二十尺,,厚三十有五尺,。西路至村六百五十有五尺?!弊阋姰敃r工程之浩大,。
“永濟橋位于北堰頭居委會南,,有11個橋孔,平梁石橋,,大部分石材長度超過一米,,在橋梁建筑上十分罕見。聽老人們說,,這橋之前是濟源東北區(qū)域百姓通往縣城的必經(jīng)之路,,是晉豫商人買賣往來的交通要道?!北毖哳^居委會黨支部書記兼居委會主任李慶軍介紹,。
記者見到,修繕后的永濟橋北端,,新建了一座同樣形狀的北橋,,將南北兩岸連接起來,清流涓涓,,水草豐茂,,形成了展現(xiàn)濟水文化的水域景觀,,成為周邊群眾休閑,、健身的場所。(文/圖 記者 王鴻斐)